【概况】 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年降水量偏多,日照显著偏少,有9个月日照为负距平。2013年冬季(12~2月)平均气温6.9℃,比历年同期略偏高。12月10日入冬,略早于历年(历年平均日期为12月12~16日)。冬季气温骤升骤降,变温幅度大。1月8日到2月16日持续40天晴天少雨天气,过程极端最高气温27.9℃,出现冬旱,对森林防火极为不利。期间2日到6日出现一次寒潮过程;2月7日至18日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部分高寒山区出现冰冻,部分路段道路出现结冰,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造成很大影响。季总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季总日照时数较历年同期偏多,前中期光照充足,后期光照略少。季内日照主要集中在12月、1月,1月日照异常偏多。无严寒期。春季(3~5月)气温偏高,3月10日入春,比历年偏早近半个月(历年3越24日)季内气温变化较平缓。季总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略偏少;降水时空分布较不均匀,3、4月降水偏少,出现两段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4月下旬天气过程造成较大灾情。5月降水偏多,出现两次局地暴雨。季内光照持续偏少,与历年同期相比月月偏少。除3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偏多外,其余旬旬偏少。2014年旱、水秧播种期天气好。夏季(6~8月)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日照偏少。5月23日入夏,比历年值偏早(历年值6月1~2日)。7月下旬至8月初出现轻度高温热害。夏季总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多。降水偏多时段主要集中在7月、8月。7月上中旬出现暴雨及连续降水达到轻度洪涝标准。7月18日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外围云系影响,出现一次短时强降水并伴随雷电和短时大风强对流天气过程,受上述天气过程影响,全市农业生产和水利、交通等行业均遭到不同程度经济损失。夏季延续春季特点,光照依旧持续偏少。季总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偏少与历年同期相比,2014年夏季日照月月偏少。秋季(9~11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入秋在10月28日,比历年推迟26~27天(历年出现在10月1~2日)。季内气温仅9月中旬和11月上旬比历年偏低,其它旬均比历年偏高,尤其是9月下旬到10月下旬,气温持续升高,旬平均气温持续走高,比历年偏高1~3℃左右。冷空气活动偏少。秋季前期雨略多,中期雨少,后期雨水充足。总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多。降水时空分布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9月、11月,尤其是11月降水异常偏多。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出现分布不均连旱。11月中旬至12月底出现冬旱。季前季尾光照少,季中光照充足。季内无明显灾害性天气过程及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 1月8日到2月16日持续40天以晴天少雨天气为主,降水量为29.0毫米,达到连旱(冬旱)标准;2日到6日过程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15℃以上,过程最低气温达1.2℃,达到寒潮气候标准;
2月7日至18日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最低气温达-4.1度(11日),18日降雪,雪深为6厘米。低温冻害造成11.5万人受灾,损坏房屋400间,直接经济损失2 100万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 200公顷,成灾面积960公顷,绝收面积160公顷,农业经济损失1 800万元。
5月9日21时至10日18时暴雨和5月25日局地暴雨造成16.2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8人;倒塌损坏房屋47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 280公顷,毁坏耕地面积12公顷。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720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880公顷,绝收面积9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 20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6 200万元,基础设施损失900万,公益设施损失360万,家庭财产损失1740万。
7月4日暴雨造成3.4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9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 600公顷,毁坏耕地面积21公顷。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1 950公顷,绝收面积340公顷;倒塌房屋375间。直接经济损失5 300万元。其中,农业损失2 400万元,基础设施损失600万元,公益设施损失400万元,家庭财产损失1 900万元。
7月28日到8月1日连续5天最高气温≥35.0℃,达到轻度高温热害标准。10月3~28日降水量为8.2毫米 ,达到秋旱标准。
【科技服务】 与安监、煤炭、教育等部门加强合作,由市安委会印发《关于加强全市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全市安全生产考核细则。与市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对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加强防雷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对全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加油(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共70余家单位避雷设施进行年检。其中,新房技术服务20家,排查防雷安全隐患,减轻雷电灾害造成损失。在市政务中心设立气象审批窗口,简化办事程序,制作《办事指南》指导手册。
降水量比历年偏多122.3毫米、雨日偏多12天。仅年初1月8日到2月16日达到冬旱标准、10月达到秋旱标准;其他月份降水偏多,未出现长时间持续高温和严重干旱。利用有利时节加强白马标准化人影作业炮点建设任务并挂牌投入使用。制定炮点安全生产、弹药管理、持证上岗制度。举办人影技术培训班对作业人员专门培训,提高作业技术水平,确保安全作业。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到各炮点进行检查。
【台站搬迁】 气象观测站搬迁定为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立项、土地征用及观测场建设等工作, 12月31日20点开始进行对比观测。
【业务工作】 气象台与观测站整合,承担观测、预报服务工作。制定各项业务制度,每周业务学习不少于4个学时,每周进行一次集体云天观测,坚持24小时值班制。全年观测错情率为0.0‰,业务报表审核全年无错,预报准确率82%,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传输及时率99%以上,区域站上线率99%。建立灾害应急体系,丰富预报服务产品。重点做好重要节假日、春播、汛期、森林防火及全市重大活动气象服务工作。从人员、技术、装备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春运期间制作5期春运专题预报,通过手机短信发布预报预警信息10次,收看12 580人次。春耕春播期间发布“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题报”7期840多份,发布的春播长期趋势预报基本正确。汛期共发布强降水预报7次, 制作专题服务材料8期,预报通过移动短信平台发布短信2万余条。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涟源鸿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入云端|商务端祥云端|网游端
维护:涟源鸿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涟源鸿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