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涟源市社会发展情况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总人数11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8万人,乡村人口108万人。人口出生率16.5‰,死亡率10.6‰,自然增长率5.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26人。

据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6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80元,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0%,上涨2.0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7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25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11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30人、创业主体1750户、创业主体带动城乡就业人员2821人、创业主体带动城镇就业人员1428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327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清零率100%。全年培训7250人,受训人员就业输出率88%以上。其中,就业技能培训人数2800人,企业职工岗位提升培训3850人,创业培训600人。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起,死亡9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342%。消防、烟花鞭炮、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水上交通、校车等行业“零死亡”。

出台《涟源市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完成城区79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退出工作,完成全市19处1000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的划分调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市县级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出台《涟源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7年)》中心城区全面禁燃烟花爆竹,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4.9%,PM2.5平均浓度值为47微克/立方米。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726.7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比例38.34%。

【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3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城镇完成105.6亿元,增长11.7%;乡村完成6.7亿元,增长11.1%。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68万美元,减少76.5%。

招商引资正式签约20个项目,签约资金125.2亿元。其中,中惠旅、富田桥游浆豆腐、涟源市旧城区提质改造等5个项目落地开工。实现内联引资8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443万美元。

各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80万人次,创旅游收入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3%、16.2%。旅游项目投资3.8亿元,较去年增长15%。湄峰湖、杨家滩孙水河段分别获评“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5.8亿元,同比增长25.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0亿元,增长14.9%。保费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10.1%,赔款和给付1.4亿元,下降0.7%。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公办中小学校380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初级中学54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联校221所、教学点94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含部门办学)3所。在职教职工7921人,离退休教师4191人。独立幼儿园178个,在园幼儿24536人。各类学前教育机构353个;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学生114711。其中,小学生64092(民办195人),初中生人30271(民办478人),高中生人15397(民办2811人),中职学生人4921(其中,民办科技学校421人,其他部门办艺术学校138人),特殊教育学生30人。

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个,申报娄底市科技计划项目22个,争取资金302.2万元。专利申请254件,授权152件;发明专利申请51件,授权8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5件、专利纠纷案件2件。经省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首批知识产权建设强县试点单位之一,荣获2016年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地震工作获湖南省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优秀单位,全市13家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有12家获湖南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优秀基层信息站点。

新编历史湘剧《烧车御史》作为湖南唯一入选剧目,晋京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基层文艺院团戏曲会演。民俗舞蹈《锣鼓土》获全省“欢乐潇湘”文艺汇演银奖、娄底市金奖,《风酥雨忆》获娄底市银奖;《太行山上》获娄底市纪念建党95周年红歌大赛银奖;民俗歌曲《涟水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莫美创作的长篇小说《墨雨》先后在长沙、北京举行签名售书活动。市图书馆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年接待读者13万人次;文化馆开设各类培训班40多个,辅导各类艺术团体30多个,公共文化机构接待群众30万多人次。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362张,104.89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取消药品加成。市养老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市精神病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

参加厦门国际太极拳锦标赛荣获金牌17枚,在湖南省第四届武术大赛获金牌8枚;娄底市“公仆杯”乒乓球赛、“贺龙杯”男子篮球选拔赛、县处级干部篮球赛均取得亚军。开展“万步有约”健走活动,举办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市文明单位运动会等系列赛事活动30多次。在全省比赛中荣获金、银、铜牌100多枚。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放体育器材134套,室外健身路径162套,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145万平方米,人均1.44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