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作品

  刘沛,涟源市文化局主任科员,湖南省当代音乐促进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娄底市音乐舞蹈家协会执行秘书长。涟源市音乐舞蹈戏剧家协会主席。先后创作歌曲、舞蹈音乐、话剧、舞剧、小品、电影文学作品30余首(个)。其中《故乡的老屋我的家》、《创出个金灿灿的秋天》入选娄底改革开放30年作品集。由刘东和本人编剧,本人担任制片人的涟源市首部电影故事片《不需喝彩》于2010年6月26日成功播映。由本人直接参与策划监制的娄底市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歌剧《江姐》情景演唱会,集合唱、交响乐、戏剧、舞蹈于一体,开娄底艺术表演形式之先河,取得很大成功。

电影《不需喝彩》故事梗概

  涟乡市戒毒所所长周向前因患肝癌与世长辞了,葬礼结束后,女儿周艾萍带着巨大的悲伤去他的办公室整理遗物。

  打开办公桌的抽屉,发现父亲的备忘录里,有一页纸上写着:欠三千元,一年内还。时间是2006年8月12日。但并没有写欠谁的和为什么欠。

  回到家,周向前老婆看了字条上的日期,想起那正是自己的50岁生日。

  记得生日那天,周向前破天荒地答应了老婆的请求,陪老婆逛了一天街,一起照了银婚照,还送了老婆一个3000块钱的红包。就在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庆贺完生日的当晚,戒毒所副所长小李,却急匆匆跑来敲门,说戒毒学员罗小娟,突发胃出血,急需几千块钱住院费。情急中,周向前只好拿回已给老婆的红包,匆忙赶往医院,留下母女俩泪眼相看。

  周妻并不知道三千元红包钱是丈夫借来的,也不知道后来拿去为罗小娟垫付住院费的红包钱是否归还。

  周艾萍决定替父还债,了却父亲"一年内还"的遗愿。于是,她再次去戒毒所,请求李所长带她去找罗小娟,打听那三千元钱的下落。

  周艾萍找到罗小娟,罗小娟含泪对她讲起了往事。

  罗小娟自小缺少家庭温暖,花季少女,便只身在外漂泊,后染上毒瘾,并因此欠下高利贷。歹徒逼债,受尽欺辱,迫她为娼,幸而逃脱,被周妻收留。歹徒也被绳之以法。经周向前苦心劝说,罗小娟终于下定决心去戒毒所戒毒。在所里,周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在她突发胃出血后,更是帮她交了3000块钱的住院费。罗小娟在周的感化下,戒毒成功。离所后,她在一家宾馆找了份实实在在的工作,凭自己劳动所得,已有两千余元的积蓄。她原本打算攒足三千元,还掉周伯伯为她垫付的那笔住院费。当听到周病世的噩耗,罗小娟感到欠周的情未还、恩未报,不禁痛哭流涕,伤心欲绝!

  罗小娟也不知道那三千元是周伯伯借别人的,更不知道是借谁的。但她提供了一个线索,那就是当时戒毒所里有一位大款学员:谭柯。

  这个谭柯,是一大型煤矿的矿主,有数千万的身价,却因一时糊涂,粘上毒瘾。后悔莫及,多方寻求戒毒良药不成,自愿来到戒毒所强制戒毒。但没过一天就坚持不住了,多次找周向前通融,想提前出去,遭周拒绝。谭柯只好私下派助手将已下岗多年的周艾萍安排到自己公司当秘书,周向前知道后,大发雷霆,当即赶到谭柯的公司,将女儿拉回了家。

  目睹周向前和干警们对戒毒所的一系列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以及周的无私和执着,使谭柯深感周的良苦用心。他大为触动,开始安心戒毒。

  几天后,由于毒瘾太剧,谭柯开始皮肤溃烂,大小便失禁,最终产生麻痹性休克,生命垂危。紧要关头,是周向前跑市里,奔省会,寻医问药,千急万难,从省城弄到解药,救了谭柯一命。

  谭柯知恩图报,总想送周钱物,均被周谢绝。

  然而,有—次例外:周向前曾一次性从谭柯那里要走了三十万元。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涟乡市的贩毒者大多是些尿毒症患者。因有关部门没有相应的治疗设备,警方对这些个患绝症的毒贩,抓不得,关不得,如抓进来不做透析,显然会出人命。他们钻了法律的空子。眼睁睁看着他们逍遥法外,祸害一方,周向前急在心里。他与李所长四处活动、多方呼吁,向上级提议,购置透析仪等医疗设备,建立特监室。并鼓动谭柯以及社会上的一些有心人士出资捐物。谭柯早有感于周向前的恩德,正无以为报,见周有求,二话不说,率先一次就捐出三十万。

  但这都是用于公益。除此以外,周末向谭要过一分钱,也未借过一分钱。

  三千元欠款的事与谭柯无关。

  周艾萍认为,最有可能借钱给父亲的人应该是他最亲近的同事:李所长。但李所长如是说:“这钱的事,人家在意的话就会来找你,人家不在意你又何必在意呢?”劝她别再为这事辛苦了。

  查无结果,周艾萍与母亲猜测:也许,父亲当天并未向别人借线,而是因挪用了给母亲过生日的三千元线,心存歉疚,随手将其写入了备忘录。这结论不十分贴切,母女俩也只好这么认定了。然而,七七扫墓那天,李所长却夺过那张揪心的纸条,在父亲墓前点火烧掉,并意味深长地说:

  “你爸爸不欠任何人的,倒是我们欠他的太多。你就别在意这么一张纸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