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对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影响


1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了农业的发展,涉及到人口最多的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提不上去,农民收入增长不上来,小康社会终究只是个泡影。而为了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实现农民增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从农业税的废除到农业补贴的下发,大量工作的进行并没有实现预想中的山区农民收入的大跨步飞跃。山区农民积极性有了,负担小了,但收入却没有大幅度提高。虽然农业税的废除和农业补贴的发放提升了一大批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但多元化的时代使得当前农民收入已呈现出多样化甚至于部分农民主要收入来自于其所从事的副业,如建筑施工、进城务工等。虽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文化素质低、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扶持与指导,而走依托土地馈赠的传统所实现的农业生产收入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改变。

2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农民增收的积极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各级政府在各地兴建了一大批试验基地,用以试验、培育、培训、指导农村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新种植作物的培育和推广、高附加值和产值种子的提供以及优秀农业管理方式的推广等,降低农民作业的劳动强度和劳动作业量,并使得很多农民掌握了基本农田防害的常识和知识,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通过农田种植带来的经济收入。如新型小型傻瓜玉米播种机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种植玉米传统的人工种植的低效率和大工作量,与此类似的还有链式开沟机等;无土农业技术的推广等,使得农民对土地空间的利用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原来667m2地的土地可以通过对空间的利用变成原来的2倍甚至3倍;特色农业的推广使得农民从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到了多元化种植的局面,通过种植高附加值、高观赏价值的苗木、花草等大幅提高了原本靠粮食为经济来源的狭窄局面等。

3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极大地为农民提供增产、增收的途径,但在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山区农民基础素质薄弱,接受能力差是其中较为客观而且较为棘手的原因之一。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先天性不足加上其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使得其不能完全的追随现代科学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喜欢以偏盖全,使得其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始终保持一定的敬畏而不敢大胆采用。而在部分偏远地区,特别是西南山区某些少数民族聚集生活区域,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陷入停滞的原因既存在着农业推广投入不足的客观现实,少数民族农民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阻碍了新型农业技术的使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某些地区部分少数民族农民依然采取着传统的手收脚耕的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氛围,但极为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改善。

4未来应着重进行的工作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是对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关键节点,因而引进新鲜血液,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素质水平就变得极为重要。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农村工作的方式进行改变,由政府组织,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素质教育与培训,并采用考核上岗的方式来把控人员素质。在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方面,应该主动注意农民基础素质偏低的特点,尽量推广农民可理解、容易接受的新型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具等,通过基地示范方式来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在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之后,应该设置专人负责分片包管的方式,将各技术人员下放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在使用新型技术的困难,做好后续技术服务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自主创办定期的农业技术推广交流会,通过定期的讲座和不间断的培训来提升农民对新型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为新技术的采用、农民的增收打造良好的基础条件。